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DICKOW-PUMPEN驱动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025年11月24日 09:18:21      来源:北京汉达森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0

分享:

       DICKOW-PUMPEN KM系列DICKOW泵是无密封离心泵。静态安全壳形成一个封闭系统,液端密封。AMB 型泵与 ANSI 外壳尺寸相匹配。

应用
       DICKOW磁力驱动KM泵旨在提高工厂和人员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处理有毒、易爆或其他与大气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危险液体时。KM泵免维护运行,其安全壳取代了双作用机械密封,以及外部储液罐和必要的控制设备。
*大容量批准70 m3/h (300 US-gpm),差速头 65 mLC(213 英尺)。温度范围 -30°C 至 200°C (390°F),工作压力 16 巴 (232 psi)。
      DICKOW-PUMPEN离心泵是靠一个或几个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完成介质输送的,这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来说明。例如,雨天打伞外出时,急速转动伞柄,伞面上的水滴就会沿伞的四周飞溅出去,伞面越大或旋转得越快,水滴飞溅得越远。又如,用一根绳子拉着石块做圆周运动,如果速度太快,绳子就会断开,石块将会飞出,这就是所谓的离心力。离心泵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为使离心泵正常工作,必须配备一定的管路和管件,这种配备有一定管路系统的离心泵称为离心泵装置。离心泵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如图1所示。离心泵启动前,泵壳内首先应灌满被输送的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灌泵”。启动后,原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中的液体在叶片的驱动下与叶轮一起转动,因而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沿叶片流道被甩向叶轮出口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出口进入蜗壳。在蜗壳中,液体由于流道的逐渐扩大而减速,将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后以较高的压力流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

      必须注意的是:DICKOW离心泵启动之前,必须在泵内和吸入管路中灌满所输送的液体或用真空泵抽出泵内空气。因为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密度小得多,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将空气排出,叶轮入口中心处不能形成足够的真空,离心泵没有抽吸液体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气缚现象”,表示离心泵无自吸能力。另外,离心泵在运转过程中,也必须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泵内。
主要工作原理:

(1)DICKOW-PUMPEN叶轮被泵轴带动旋转,对位于叶片间的流体做功,流体受离心作用,由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当流体到达叶轮外周时,流速非常高。

(2)泵壳汇集从各叶片间被抛出的液体,这些液体在壳内顺着蜗壳形通道逐渐扩大的方向流动,使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减小能量损失。所以泵壳的作用不仅在于汇集液体,它更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吸上原理:依靠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抛开,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低位槽中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

气缚现象:如果DICKOW-PUMPEN离心泵在启动前壳内充满的是气体,则启动后叶轮中心气体被抛时不能在该处形成足够大的真空度,这样槽内液体便不能被吸上。这一现象称为气缚。主要工作原理:

(1)叶轮被泵轴带动旋转,对位于叶片间的流体做功,流体受离心作用,由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当流体到达叶轮外周时,流速非常高。

(2)泵壳汇集从各叶片间被抛出的液体,这些液体在壳内顺着蜗壳形通道逐渐扩大的方向流动,使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减小能量损失。所以泵壳的作用不仅在于汇集液体,它更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吸上原理:依靠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抛开,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低位槽中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

气缚现象:如果离心泵在启动前壳内充满的是气体,则启动后叶轮中心气体被抛时不能在该处形成足够大的真空度,这样槽内液体便不能被吸上。这一现象称为气缚。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若在DICKOW-PUMPEN离心泵启动前没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区不足以形成吸入贮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这表明DICKOW-PUMPEN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此现象称为气缚。吸入管路安装单向底阀是为了防止启动前灌入泵壳内的液体从壳内流出。空气从吸入管道进到泵壳中都会造成气缚。
DICKOW-PUMPEN驱动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全球工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全球工厂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