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的维护需关注环境控制、气体管理、关键部件维护、操作规范、软件更新与数据安全五大核心领域,具体要点如下:
一、环境控制:确保仪器运行稳定
温湿度管理
温度控制在15℃-35℃,湿度45%-75%,避免高温导致部件老化或湿度过高引发腐蚀。
使用空调、除湿机调节环境,减少灰尘进入,定期清洁实验室地面和桌面。
电磁干扰防护
远离强磁场、强电场和大功率电器,安装屏蔽电缆并接地,减少信号传输干扰。
二、气体管理:保障分析准确性
载气纯度与压力
载气纯度需≥99.999%,定期检查钢瓶压力(如压力<3MPa时更换),避免杂质干扰分析。
安装气体净化器,每3-6个月更换滤芯或吸附剂,确保气体清洁。
气路密封性
使用检漏仪或肥皂水定期检查气路连接处,防止泄漏导致安全隐患或数据异常。
三、关键部件维护:延长仪器寿命
进样口系统
进样隔垫:每周更换1次(自动进样150次或手动进样50次后),防止漏气或碎屑污染。
玻璃衬管:每周用甲醇、丙酮超声清洗15-20分钟,污染严重时直接更换,并在底部加装石英玻璃棉。
分流管线:用丙酮、甲苯清洗,堵塞严重时可用钢丝疏通后再清洗。
EPC控制部分:检查接口处是否有进样垫屑,用有机溶剂清洗后烘干。
色谱柱维护
安装与拆卸:确保柱子两端连接紧密,避免漏气;拆卸前关闭载气,待柱温降至室温后再操作。
老化处理:新柱子需在比最高使用温度低20℃-30℃的条件下老化2-24小时,去除杂质和溶剂。
储存:不使用时两端用密封帽密封,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
污染处理:若进样口污染扩散至色谱柱,可截去0.5-1m柱头,去除污染部分后重新安装。
检测器清洁
TCD检测器:污染后基线抖动、噪声增加,可采用热清洗法(400℃下热清洗4-8小时)或溶剂浸泡法(丙酮/甲苯注满,保持8小时后排出废液)。
FID检测器:用丙酮、甲苯、甲醇清洗喷嘴和收集极,积炭严重时可用细砂纸打磨,再用软布擦拭和有机溶剂清洗。
四、操作规范:避免人为损坏
点火与熄火
FID检测器点火前确保载气和氢气流量合适,空气流量适中,使用点火器或电火花点火,避免直接用明火。
熄火时先关闭氢气和空气,待火焰熄灭后再关闭载气,防止爆炸。
样品处理
确保样品清洁,避免颗粒物或杂质进入仪器,必要时过滤处理。
样品溶剂需与色谱柱兼容,防止对柱子造成不可逆损伤。
软件更新
定期更新数据处理软件,关注厂家网站下载更新包,确保软件稳定性和功能完善。
数据备份
将数据备份至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六、定期校准与故障排查
校准
使用标准物质定期校准仪器,根据响应值调整参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故障处理
参考使用说明书和故障排除指南,尝试自行排除简单故障(如基线异常、进样口压力问题)。
无法解决时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避免扩大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