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柔性加工中心单元工件自动识别及自动加工技术

2025年04月18日 09:34:48      来源:东莞市宇匠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4

分享:

柔性制造单元FMC)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 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自动检测 工件,从而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应用。

1 8托盘链式结构概述

链式托盘交换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托盘上装夹 有夹具及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它与夹具及工件_起 流动,类似通常的随行夹具。环形工作台用于工件的 输送与中间存储,托盘座在环形导轨上由内侧的环链 拖动而回转,每个托盘座上有地址识别码。

当—个工件加工完毕,数控机床发出信号,由上 下料驱动装置将加工完的工件(包括托盘)拖至回 转台的空位处,然后由托盘驱动装置将加工完的工件 (包括托盘)转至手动上下料区对应工位,再由上下 料驱动装置拖至手动上下料区,由操作者进行拆卸,并装上待加工工件;同时待加工工件(包括托盘)转至上下料区对应工位,然后将待加工工件推至上下 料区,由上下料驱动装置拖至交换区,再由加工中心的交换装置将夹具及待加工工件移至加工区定位 加工。

2夹具光目识别结构系统

如图2所示,工作台2安装在机床交换区下支撑 结构1上,在工作台2的上方安装有装夹工件4的夹 具10。在夹具10下方底座上镶嵌有夹具标志块3, 在夹具10下方底座的侧边处位于机床交换区下支撑 结构1上安装有激光发射器7。在机床交换区上支撑 结构5上安装有激光接收器6,激光发射器7与激光 接收器6相对设置。

在机床交换区下支撑结构1上安装有与气动装置 相接的气缸9,与气缸9相配的活塞杆的外端头连接 有护罩8,护罩8与激光发射器7相配,即可罩在激 光发射器7的上方。

加工工件时,操作者将工件4装卡完成后,按下 手动按钮,使机床数控系统得知装卡完成。系统发出 信号,气缸9动作,带动护罩8运动,使激光发射器 7露出来,气缸9带动护罩8运动到位置停止。 激光发射器7开始发射激光。夹具标志块3遮挡部分 激光,在上方的激光接收器6接收激光。机床数控系 统根据激光接收器6接收到激光的实际宽度判断夹具 的具体编号。激光发射器7结束发射激光,然后气缸 9动作,带动护罩8回位,罩在激光发射器7上,加 工作业时起到保护激光发射器7的作用。整体结构简 单,动作灵活可靠,可准确识别夹具,保证被加工工 件与系统的加工程序一致,提高了机床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3 8APC夹具识别数控系统

托盘库的启停和定位是通过I/O LINK轴进行的, 该轴通常对外围机构进行固定动作的控制完成某种特 定的运动和动作。该控制方法是通过FANUC系统提 供的POWER ATE CNC管理功能对I/O LINK轴进行 控制,通过Pi系列放大器进行驱动,该放大器通过 I/O LINK接口与CNC相连,CNC通过PLC梯形图对 该接口进行控制从而对伺服电机的控制,见图3。

图3数据I/O LINK进行传输、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 夹具的辨别。选用数字型激光传感器,对夹具特 定的区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区域对传感器光幕遮挡 大小从而改变输出电流的大小,电流信号通过系统的 模拟量输入模块输入到CNC系统中,再经过PLC内 部功能块进行转换辨别(图4),然后再通过PLC的 逻辑顺序通过系统外部工件号检索功能调用相应的加 工程序(见图5)

(0)托盘库有8个托盘(或托盘库7个,机内1个)

(1) 设定托盘库的原位。

(2) 在托盘上安装夹具。

(3) 设定要加工的托盘号。

(4) 通过NC指令启动托盘库,托盘库按照设定 的顺序进行旋转,

(5) 旋转到位后,程序被调用出来后相应的夹 具托盘通过传动装置送到待交换区内,当夹具托盘确 认到位后,夹具光目识别系统运行对夹具进行检测, 把工件的数字化编号信号输入到系统内。

(6) 夹具光目识别系统成功识别后,交换装置 启动,把待机侧的夹具及工件交换到加工区,通过 PLC调用相应的程序,见图6,然后加工程序运行。

(7) 托盘库旋转到与待机位托盘号相对应的工 位,把待机位的托盘还回到托盘库中。

(8) 托盘库旋转到下一个设定的需要加工的夹 具,寺待加工区内加工完成。

(9) 加工区内加工完成后,传感器检测托盘库 侧需要加工的夹具,然后调出相应的程序,重复步骤 (7),把待加工的夹具及工件交换到加工区。

数据通过I/O LINK进行传输、传递指令和反馈 信息。

CNCAMP,控制AMP执行的动作。

AMPCNCAMP反馈给CNC的信息,目前 AMP处在何种状态。

4结论

提出的激光工件识别系统有效提高了识别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可识别工件的数量也得到了提高。通过 工件自动识别和自动加工系统,柔性制造单元的自动 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同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也得到了 提高。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