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光谱仪器,它可以在紫外(UV)和可见(Vis)光范围内,扫描并记录样品的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取关于样品光谱特征的信息,进而推测其组成、浓度和结构等。
一、基本原理:
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扫描不同波长的光并记录每个波长下的吸光度,生成一个完整的吸光度-波长曲线(光谱)。这种仪器通常采用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探测器等组成。
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吸光度(A)与样品的浓度、光程和吸光系数之间有关系:A=ε⋅c⋅l
其中,ε为吸光系数,c为样品浓度,l为光程长度。
二、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
1.光源:
①氘灯:用于提供紫外光(通常是190-400 nm范围)。
②钨灯:用于提供可见光(通常是400-800 nm范围)。
光源的作用是产生光波,经过样品后检测其吸光度。氘灯适用于紫外区域,钨灯适用于可见区域。
2.单色器:
①光栅:将光线分解为不同波长,并通过选择器控制扫描的波长范围。
②滤光片:选择特定波长的光,通常适用于单一波长的分析。
3.样品池:通常由透明石英材料制成,能保证紫外光的透过性。样品池中含有液体或气体样品,样品池的光程通常为1 cm。
4.探测器:
①光电二极管:用于检测通过样品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②光电倍增管:能够放大信号,提高低光强的测量精度。
5.显示与控制系统:显示屏展示光谱图及测量数据,控制系统用于设置波长扫描范围、积分时间、样品浓度等参数。
三、工作原理:
1.扫描过程: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过控制单色器改变光源的波长,并将光线逐步照射到样品上。每个波长下,样品会吸收一定量的光,未被吸收的光会通过样品池,最终被探测器接收。仪器记录每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生成一个波长-吸光度的关系曲线。
2.数据分析:分光光度计通过比尔-朗伯定律,将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与浓度、吸光系数等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样品的相关性质。
1.波长范围广: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通常覆盖190-1100 nm(或更宽),包括紫外光(UV)和可见光(Vis)区域,适合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2.高分辨率:通过高精度的光栅和单色器设计,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光谱图,能够区分不同的光谱峰和吸收特征。
3.定性与定量分析:扫描型仪器不仅可以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如识别物质的吸收峰和光谱特征),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根据吸光度计算浓度)。
4.自动化控制:许多现代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自动波长扫描功能,操作简便,通过软件可以自动记录光谱数据,并进行自动校准和数据处理。
5.灵敏度高:现代扫描型仪器采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能够测量低浓度物质的吸光度,并适应微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