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作距离物镜(Long Working Distance,LWD)因其独特的光学设计,能够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同时,提供较大的物镜与样品间的工作距离(通常为数毫米至数十毫米)。这一特性使其在需要操作空间、避免物镜碰撞或处理特殊样品的实验室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长工作距离物镜适用的主要实验室场景及具体应用分析:
一、活体/动态样本观察
活细胞成像
场景:在细胞培养箱或显微操作台上观察活细胞(如神经元、干细胞)的动态行为(如迁移、分裂)。
优势:长工作距离允许物镜远离样品,减少温度波动和气流干扰,同时为微操作(如注射、电刺激)提供空间。
案例:使用LWD物镜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避免物镜接触培养液导致样本损伤。
微流控芯片实验
场景:在微流控芯片中观察流体动力学或细胞行为(如癌细胞转移)。
优势:物镜可远离芯片表面,避免遮挡光路或干扰流体流动,同时保持高分辨率。
二、显微操作与微加工
光镊/激光操控
场景:使用光镊捕获或操纵微粒(如纳米颗粒、细胞器)。
优势:长工作距离为激光束提供传播空间,避免物镜与样品或激光路径碰撞。
案例:在光镊系统中结合LWD物镜,实现单细胞水平的力测量。
微注射与电生理记录
场景:对细胞或胚胎进行显微注射(如基因编辑、药物递送)或膜片钳记录。
优势:物镜与样品间距大,便于微操针进入视野,减少操作干扰。
案例:使用LWD物镜观察小鼠卵母细胞,同时进行显微注射和荧光成像。
3D打印/微纳加工
场景:在双光子聚合或激光直写系统中加工微结构。
优势:长工作距离允许加工头与样品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物镜污染或损伤。
三、厚样本/不透明样本成像
组织切片与透明化样本
场景:观察厚组织切片(如脑片、肿瘤组织)或经过透明化处理(如CLARITY技术)的样本。
优势:长工作距离可穿透较厚样本,减少层间干扰,同时避免物镜接触样本表面。
案例:使用LWD物镜对小鼠全脑切片进行共聚焦成像,实现深层结构可视化。
工业材料检测
场景:观察金属、陶瓷或聚合物等不透明材料的表面缺陷或微观结构。
优势:物镜可远离样品表面,避免反射光干扰,同时适应粗糙表面。
高温/高压环境
场景:在原位反应釜或高温炉中观察材料相变或化学反应。
优势:长工作距离允许物镜远离高温区域,减少热辐射对物镜的损伤。
案例:使用LWD物镜观察金属在高温下的晶粒生长过程。
腐蚀性环境
场景:在化学腐蚀或电化学沉积实验中观察样品表面变化。
优势:物镜与样品间距大,可减少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对物镜的侵蚀。
五、多模态成像系统
结合拉曼/荧光成像
场景:在共聚焦拉曼显微镜中同时获取化学组成和形态信息。
优势:长工作距离为拉曼激光提供传播路径,避免物镜与样品间光路干扰。
案例:使用LWD物镜对药物载体进行形貌和成分同步分析。
光声成像与OCT
场景:在光声显微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系统中观察深层组织。
优势:长工作距离可适应声波或长波长光的传播需求,提升成像深度。
六、教育与研究示范
教学实验室
场景:在本科或研究生教学中演示显微操作技术(如显微注射、细胞培养)。
优势:长工作距离降低操作难度,减少物镜碰撞风险,适合初学者。
公共科普展示
场景:在科技馆或博物馆中展示显微成像技术。
优势:物镜与样品间距大,便于观众观察操作过程,增强互动性。
七、选型建议
工作距离匹配: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距离(如10mm、20mm或更长)。
数值孔径(NA)平衡:

的NA通常较低,需在分辨率和工作距离间权衡。
覆盖波长范围:若用于荧光成像,需确认物镜对激发/发射波长的透过率。
矫正环设计:部分LWD物镜配备矫正环,可补偿盖玻片厚度或介质折射率变化。
典型应用场景总结
长工作距离物镜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在需要操作空间、保护物镜或适应特殊环境的实验室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型时需结合具体实验需求,平衡工作距离、分辨率和兼容性,以实现最佳成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