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矿浆浓度的差距与调整

2025年04月26日 08:41:27      来源:北京英科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

分享:

矿浆浓度的差距与调整
浮选前的矿浆调节,是浮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作业,包括矿浆浓度的确定和调浆方式选择等工艺因素。
一、矿浆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测定
矿浆浓度是指矿浆中固体矿粒含量,矿浆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固体含量的百分数和液固比。
固体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矿浆中固体质量(或体积)所占的百分数,以符号R表示,有时又称为百分浓度。浮选厂常见的浮选浓度列于表1。
表1 浮选厂常见的矿浆浓度
矿石类型
浮选循环
砂浆浓度/%固体
粗 选
精 选
范 围
平 均
范 围
平 均
硫化铜矿
铜及硫化铁
22~60
41
10~30
20
硫化铅锌矿
30~48
39
10~30
20
20~30
25
10~25
18
硫化钼矿
辉钼矿
40~48
44
16~20
18
铁 矿
赤铁矿
22~38
30
10~22
16
液固比表示矿浆中液体与固体质量之比,有时又称为稀释度,以符号C表示。它与百分浓度可以用下式换算:
矿浆浓度测定的方法分为:手工测量和自动控制两种。目前国内多数选矿厂在研究和推广浓度自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今后生产中稳定使用奠定了基础。而存在的问题是灵敏度不够,调节控制数值不稳定等。但是无论已安装自动控制设备的选矿厂,还是没有自动控制的选矿厂、手工测量浓度在目前仍是的。手工测量,一般采用浓度壶法,计算公式如下:
(1)
在实际生产中为便于操作,常将式(1)或变换为:
(2)
式中:
R-固体百分浓度,%;
δ-矿石密度;
G-装满矿浆的浓度壶质量,g;
P-干浓度壶质量,g;
V-浓度壶容积,mL。
故在已知的浓度壶容积,自重P和矿石密度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R值计算出相对的G值,列成浓度换算表置于生产现场。操作人员可依据称量得到的G值,迅速从换算表查出相对应的矿浆浓度。
二、矿浆浓度对浮选的影响
矿浆浓度作为浮选过程的重要工艺因素之一,它影响下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一)回收率。在各种矿物的浮选中,矿浆浓度和回收率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当矿浆很稀时,回收率较低,随着矿浆浓度的逐渐增加,回收率也逐渐增加,并达到*大值。但超过*佳矿浆浓度后,回收率又降低。这是由于矿浆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浮选机充气条件变坏。
(二)精矿质量。一般规律是在较稀的矿浆中浮选时,精矿质量较高,而在较浓的矿浆中浮选时,精矿质量就下降。
(三)药剂用量。在浮选时矿浆中必须均衡地保持一定的药剂浓度,才能获得良好的浮选指标。当矿浆浓度较高时,液相中药剂增加,处理每吨矿石的用药量可减少,反之,当矿浆浓度较低时,处理每吨矿石的用药量就增加。
(四)浮选机的生产能力。随着矿浆浓度的增高,浮选机按处理量生产的生产能力也增大。
(五)浮选时间。在矿浆浓度较高时,浮选时间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增加了浮选机的生产率。
(六)水电消耗。矿浆浓度愈高,处理每吨矿石的水电消耗将愈少。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浮选时除保持*适宜的矿浆浓度外,还须考虑矿石性质和具体的浮选条件。一般原则是:浮选密度大、粒度粗的矿物,往往用较高的矿浆浓度;当浮选密度较小、粒度细或矿泥时,则用较低的矿浆浓度;粗选作业采用较高的矿浆浓度,可以保证获得高的回收率和节省药剂,精选用较低的浓度,则有利于提高精矿品位。扫选作业的浓度受粗选作业影响,一般不另行控制。
三、分级调浆的概念及应用
调浆就是把原矿配成适宜浓度的矿浆,依次加入浮选药剂,并搅拌混匀,从而保证浮选过程正常有效的进行。
分级调浆就是根据不同粒度不同调浆条件,矿浆按粗细粒级分级成两支或三支进行调浆。分级的粒度界限可以通过试验来确定。图1所示为两支(左图)和三支(右图)的调浆方案。
图1 分级调浆
分两支的调浆方案,药剂只加到矿砂(粒度较粗)部分,矿砂调浆后,矿泥部分并入矿砂并与其一起浮选。这种方案适用于矿泥的浮选活度比矿砂高,而粒度较粗的矿粒需提高药量或补加其他强力捕收剂的情况,这样处理使粗、细粒的可浮性差别较小,而趋于均一化。另外,粗粒要求较高的药剂浓度,也因分级调浆而得到实现。‘如铅锌矿分级调浆的经验证明,粗粒部分的黄药浓度,为一般调浆的平均值的7~10倍,优点是既保证有效的浮选,又改善选择性。
分三支调浆的方案。矿浆分为三级:矿砂Ⅰ(粗粒)、矿砂Ⅱ(中粒)和矿泥Ⅲ。中粒级一般可浮性较好,而粗粒和矿泥都要求特殊调浆。三支的可浮性相差较大时,采用这一方案,但设备及管道较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用两支调浆较为简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