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立柱移动式加工中心。
背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作出之前,现有的立柱移动式加工中心采用单个的活动立柱, 主轴箱沿着立柱导轨做Z向运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立柱要同时参与Y向运动和Z向运动, Y向运动时,立柱和主轴箱都要随十字滑板运动,运动惯量大,运行速度较低,并且单个运动 的立柱支撑不够稳定,与主轴箱结合容易变形,机型规格越大,缺陷越加明显,这种立柱移 动式加工中心对Y/Z向的运动精度影响较大,动态响应差;同时机型规格不宜做大,大规格 机型对立柱与主轴箱的要求变大,Z向导轨要求变高,速度相应变慢。
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研制一种新型立柱移动式加工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立柱移动式加工中心,工作台与床身固定成一个整体,Z向驱动机构安装在主轴滑 枕上,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X向滑板连接在床身上,X向驱动机构连接X向滑板,左立柱、右 立柱分别连接在X向滑板上,Y向左驱动机构连接在左立柱上,Y向滑台活动连接在左立柱 和右立柱上,Y向左驱动机构连接Y向滑台,主轴滑枕活动连接在Y向滑台上,Z向驱动机构 安装在主轴滑枕上。
所述Y向右驱动机构连接在右立柱上,Y向右驱动机构连接Y向滑台。
所述左立柱、右立柱下部分别连接在X向滑板上部左、右两侧。
所述Y向滑台活动连接在左立柱、右立柱上部的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采用左立柱、右立柱支撑Y向滑台,使连接在Y向滑 台上的主轴滑枕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加工质量得以保障;Y向运动时,只有Y向滑台和主 轴滑枕运动,而左立柱、右立柱固定不动,从而使Y向运动惯量大幅度减小,可以实现高速、 高动态响应,提高移动速度,从而提升加工效率;Y向双驱动,并使运动更为轻便、快捷,保 证了加工的高动态性,实现快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床身1、工作台2、X向滑板3、左立柱4、Y向左驱动机构5、Y向滑台6、右立柱7、Y 向右驱动机构8、Z向驱动机构9、主轴滑枕10、X向驱动机构11。
实施
如图1所示:
工作台2与床身1固定成一个整体,X向驱动机构11安装在床身1上,X向滑板3 连接X向驱动机构11 ;左立柱4、右立柱7下部分别连接在X向滑板3上左、右两侧,Y向左 驱动机构5安装在左立柱4上,Y向右驱动机构8安装在右立柱7上,Y向滑台6同时活动 连接在左立柱4和右立柱7上部的导轨上,Y向左驱动机构5、Y向右驱动机构8同时连接 Y向滑台6 ;主轴滑枕10活动连接在Y向滑台6上,Z向驱动机构9安装在主轴滑枕10上。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因为左立柱4、右立柱7下部同时固定连接在X向滑板3上左、右两侧,Y向滑台6 活动连接在左立柱4、右立柱7上部的导轨上,以便可以作Y向运动;当安装于左立柱4上的 Y向左驱动机构5和安装于右立柱7上的Y向右驱动机构8同时驱动Y向滑台6时,实现了 Y向滑台6的Y向运动,而此时的左立柱4、右立柱7相对于X向滑板3是固定不动的,从而 使Y向运动时的惯量大幅度减小,运行速度增加,且更加稳定,同时因为一个驱动机构在驱 动Y向滑台6运动时,与主轴滑枕10存在力臂,产生扭矩,而两个驱动机构即Y向左驱动机 构5、Y向右驱动机构8同时驱动Y向滑台6运动时,产生的两个扭矩互相抵消,从而使运动 更为稳定;主轴滑枕10活动连接在Y向滑台6上,Z向驱动机构9安装在Y向滑台6上,当 Z向驱动机构9驱动主轴滑枕10时,使得主轴滑枕10实现Z向运动,且主轴滑枕10的Z向 运动发生在左立柱4、右立柱7之间,左立柱4、右立柱7同时平稳支撑Y向滑台6,从而使Z 向运动时不易发生变形,可适应高速与大距离运动。
一个驱动机构即Y向左驱动机构5或Y向右驱动机构8在驱动Y向滑台6运动时, 与主轴滑枕10存在力臂,产生扭矩,可能会影响机构平稳,但两个驱动机构即Y向左驱动机 构5或Y向右驱动机构8同时驱动Y向滑台6运动时,产生的两个扭矩互相抵消,从而使运 动更为稳定。
另外,X向驱动机构11、Y向左驱动机构5、Y向右驱动机构8、Z向驱动机构9可同 时驱动X向滑板3、Y向滑台6、主轴滑枕10,实现X、Y、Z三个方向的联动。
现有的立柱移动式加工中心,不足为单立柱的Y向运动,和主轴箱在单立柱 上的Z向运动,此结构极易变形,且加工运行速度慢。本发明与之相比:运用双立柱与Y向 滑台,并运用了双驱动实现了 Y向运动,使得Y向运动更加平稳、快速;Y向滑台与主轴滑枕 的组合,实现了 Z向运动,使得Z向运动更加平稳、快速。本发明在快速移动时更加的平稳、 可靠,满足重载切削要求,在重载切削时,Y向与Z向震动相对变小,加工出的质量更好。
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例所记载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 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由伯特利数控整理发表文章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