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09:41:02 来源:东莞市宇匠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5
1.2磁悬浮技术简介
1. 2. 1磁悬浮技术的概述
自然界中闪电和天然的磁石引起了人类的注意,这样人类开始注意到电磁现象。 公元1086年北宋的科学家沈括在自己撰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述说了指南针的制 做方法、使用方法及用途。这是人类历阐述关于电磁现象的书籍,并且利用 磁现象研制出了实用物品。丹麦人奥斯特在1820年才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感应现象, 比中国晚了 700多年。法国人萨伐尔和毕奥总结推导出直流电元的磁力定理。依据电 磁感应定律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创造出了电磁铁。根据不同的应用电磁铁分为磁悬 浮、永磁铁排斥性磁悬浮和感应斥力磁悬浮三种形式。
德国人创造出了电磁悬浮技术。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在1922年的科学杂志 上论述了电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其实质就是利用电流感应出的磁场所产生的与被 悬浮物体重力方向正好相反的电磁力,从而物体被悬浮起来。赫尔曼于1934年成 功的将电磁悬浮技术应用到了载客列车上,并成功地申请了发明[3]。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 的不断增长,为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来适应其经济发展速度的需要,美国、法国、 德国、英国、日本、加拿这些发达国家开始陆陆续续计划建立电磁悬浮列车运输 系统。利用磁力将物体无接触的悬浮起来的想法已存在很久了,但要想要真正地 实现它是相当复杂的。电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感应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学、电力 电子学、运动动力学、机械学、信号检测等相关知识理论为一体的。它是机电一 体化技术()的。随着不断研发和更新换代的电子器件、控制工程与 理论不断完善、信号采集处理不断改进、电磁理论的不断发展及新型电磁材料的 不断研制出来,电磁悬浮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磁悬浮的研究德国人和 日本人的热情颇高。两国的磁悬浮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颇丰的成果,而 且德国和日本仍在不断地研究。通过不懈的实验和试验,日本于1990年开始着手 建造时速为600km的超导电磁悬浮列车,其运行的线路长960km。德国于2005年建成了柏林至汉堡的2840km常规导体电磁悬浮客车运行线路,其时速达到 420km。除此外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对电磁悬浮列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做了大量研究和试验项目[4]。
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对电磁悬浮列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他的认识和研究 比较晚,1989年3月国防科大才成功自主研发出我国台电磁悬浮列车试验样车。 1995年秋,西南交大成功建立了条电磁悬浮列车试验铁轨线路并且开展了 方向至导、悬浮气隙稳定性测试、驱动控制器设计以及载人运行等多项试验,得到了 满意的试验结果,时速达到了 300km。这条由西安交大成功建成的试验线路,标志着 我国已经基本上拥有了建造电磁悬浮列车的实力。2001年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至浦东 国际机场33公里磁悬浮列车试验线路成功建成;2002年12月,上海正式通车试运 行磁悬浮列车;2003年1月,上海电磁悬浮列车就被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它被称为 “商业模式运营速度的新型列车”和“一列商用电磁悬浮列车”,并被 吉尼斯世界大全收录。上海电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工业进程的高速发 展,促进了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5]。
本文采摘自“数控加工中心龙门磁悬浮系统耦合分析及控制研究”,因为编辑困难导致有些函数、表格、图片、内容无法显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相关文章!本文由伯特利数控整理发表文章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