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08:47:32 来源:湖北菇人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0
菇生产线是产业的基础,菇农是生产的生力军,要使这个基础打牢,首先必须提高菇农的种菇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种菇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升种菇效益要生产和市场以及科学管理者诸方面综合考虑。
1、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三转向”
首先是要从发展生产规模转向适度控制种植量。全国每年栽培量控制在15亿袋左右,保持产鐩相对平衡,稳定香菇价格。其次,由单家独户粗放型生产,转向产业化基地型生产。组织香菇专业合作社实行“三统一”(生产技术、产品标准、订单议价),培养一大批产业型的“吨菇户”,建立标准化“百吨村”和“千吨镇”的生产基地。再次,产区由高成本的南方转向资源、气候条件、成本低的北方发展。
2、产品反秀节入市,巧取季节差价效益
香菇生产常规多为秋栽,产秋菇、冬菇和春菇。此时与日本、韩国产菇期相同,大量菇品进入国际市场,一时产品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价格下降。而夏季高温,香菇货源紧缺,一般价位都上浮10%-20%,尤其保鲜菇出口每千克收购价都在6-9元,比常规提高1-2倍。因此,可安排占总生产量的20%进行反季节入市。凡具有自然气温适于反季节栽培条件的山区,可建立生产基地,并采用程控微喷设备,改善菇棚环境的温度、湿度,提高产量,获取较好的效益。
3、集约培育花菇,获取高品位产品效益
缩小常规的露地摆袋生产普通商品的栽培法,推广高棚多架层、集约化立体培育花菇。花菇是香菇产品中的上品,正常年景花菇干品的价位每千克均在50-62元,比普通商品菇干品高68%,优质天麻花菇价格高于普通菇1-2倍
。同样原料,同样场地,只是培育管理方式不同,产品差价成倍,而且节省用地60%,这是一种提高产品档次价格效益的手段。4、组合栽培,争取综合效益
推广菇粮套种,如在东北地区玉米地套种香菇,取得粮菇双丰收;林果地间种、葡萄架下栽培香菇,浙江省庆元在菇棚四周腾本中药材瓜蒌等组合,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香菇与灵芝交替栽培,北方利用大棚秋冬种平菇、金针菇,夏季6-9月份安装水、温、空气调控器,用于培育香菇等。通过合栽培发挥菇地和空间作用,提高综合效益。
5、实施绿色工程,创造品牌效益
崇尚自然,向往绿色”成为现代消费新潮。但现有绿色食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不足5%,而“绿标”食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吕高出1倍以上。香菇本来是绿色食品,但现有的生产程序尚未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因此,要从原料选择、培养基制作、菌种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的全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标准化操作,并实行技术监控,提高产品安全性,使香菇产品顺利跨越国际市场设置的“三道门槛”(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病原微生物)。主产区要从这方面入手,积极创造条件,生产绿色产品,争取更佳的经济效益。
6、降低消耗,把好“四关”,获取科学管理效益
现在香菇生产成本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菌袋成品率不高。有的产区从接种、发菌到菌袋下田、脱袋排场,成品率不足85%,使用成本增加15%;另一方面灭菌灶结构不合理,燃料消费,在出菇管理上病虫害侵袭,造成减产歉收。提高菌袋成品率,主要把好“四关”,即原料关、装袋灭菌关、接种关、养菌关,从各方面减少和降低生产全过程的消耗,获取科学管理效益。
7、认真加工分级,提升产品档次,获取质量效益
产品加工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价位和效益。要全面实行机械脱水烘干,并严格要求“四毛”(菇体无烤焦、朵形无破损、干度无欠标、品质无含硫)和“三达标”(感观标准、理化标准、卫生标准)。推广使用机械分级筛选机,使产品等级规格化,提高档次效益。此外,有条件的基地村和专业合作社,可直接与出口商和超市挂钩,实行订单供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争取直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