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产品文库

光学显微成像的原理

2024年11月19日 14:43:03      来源:明通甄选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6

分享:

  光学显微成像方案,通常也称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或光学显微术(Optical Microscopy,或Light Microscopy),是一种利用透过样品或从样品反射回来的可见光,通过透镜系统得到微小样品放大图像的技术。以下是对光学显微成像方案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原理

光学显微成像的原理主要基于光学成像的折射和放大原理。具体来说,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空气进入玻璃透镜),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在光学显微镜中,物镜和目镜都利用了这一原理来放大和成像。物镜是靠近观察物的透镜组,其焦距较短,能够将物体放大并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则是靠近眼睛的透镜组,其焦距较长,能够将物镜形成的实像再次放大,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供观察者观察。

二、成像方式

光学显微成像方案包括多种成像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1. 明场照明
    • 是光学显微术中简单的一种方式。
    • 采用白光从样品下方照射,在样品上方观察透射光。
    • 图像对比度取决于样品不同部位对光的吸收。
    • 缺点是大多数生物样品的对比度都很低,并且会由于离焦信息的干扰导致分辨率也较低。
  2. 斜照明
    • 能够使样品的图像产生一种三维(3D)的效果,从而凸显出样品中一些原本看不到的结构。
    • 常用的“霍尔曼调制对比度”技术就是基于斜照明方式发展起来的。
    • 但采用斜照明方式并不能显著提高对比度和分辨率。
  3. 暗场照明
    • 通过采集样品散射的光线来提高无色透明样品的图像对比度。
    • 需要采用准直光源使进入像平面的透射光(未散射的部分)强度降到低。
    • 缺点是光强较弱导致的成像时间过长。
  4. 相衬法
    • 包括泽尼克相衬显微术和微分干涉相衬(DIC)显微术等。
    • 可以实现对无染色的活细胞样品的直接观察和成像。
    • 泽尼克相衬显微术需要特殊的圆环型聚光器和相位环,DIC显微术则需要两个特殊棱镜(渥拉斯顿棱镜)。
  5. 荧光显微术
    • 利用样品中(外源或内源)荧光分子的激发和荧光发射进行成像。
    • 可以克服普通光学显微术难以直接对无色透明的细胞样品进行成像的缺点。
    • 还能通过标记细胞中特定的结构或者分子、离子实现“功能成像”。

三、技术分类

光学显微成像方案还可以根据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如:

  1. 传统光学显微成像
    • 包括明场照明、暗场照明、相衬法等多种成像方式。
    • 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微小样品的形态和结构。
  2. 特殊光学显微成像
    • 如荧光显微术、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等。
    • 能够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适用于对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3. 无标记光学显微成像
    • 如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光热显微成像技术等。
    • 不需要荧光标记,适用于对活细胞和无色透明样品的成像。

四、应用领域

光学显微成像方案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1. 生物医学
    • 用于检查患者的体液变化、入侵人体的病菌、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等。
    • 在基因工程、显微外科手术中也是医生的工具。
  2. 农业科学
    • 用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3. 工业生产
    • 用于精细零件的加工检测和装配调整、材料性能的研究等。
  4. 刑事
    • 用于分析各种微观的罪迹,作为确定真凶的重要手段。
  5. 环境保护
    • 用于检测各种固体污染物。
  6. 地质考古
    • 用于判断深埋地下的矿藏或推断出尘封的历史真相。

五、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显微成像方案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1. 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
    • 通过采用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算法,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2. 实现三维成像
    • 利用光学层析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样品的三维成像和重建。
  3. 发展无标记成像技术
    • 减少对样品的处理和标记,实现对活细胞和无色透明样品的无标记成像。
  4. 拓展应用领域
    • 将光学显微成像方案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综上所述,光学显微成像方案是一种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成像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