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使用手册

厌氧指示剂产品介绍

2024年11月14日 14:34:05      来源:明通甄选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5

分享:

Oxygen Indicator 日本三菱MGC厌氧指示剂微生物厌氧系列产品
产品名称:厌氧指示剂

产品货号:C-22

包装规格:10只/包

变色范围:

无氧状态(O2<0.1%):浅紫色到粉红色;

有氧状态(O2>0.5%):淡蓝色到深蓝色。

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检查氧气的存在。

使用方法:

剪开外包装后直接使用,氧气指示剂的里层包装薄膜上有小孔,氧气从小孔进出而引起颜色变化,使用时不需要将药片从薄膜中取出。

日本三菱MGC厌氧指示剂微生物厌氧系列产品注意事项:

尽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可逆的,但其变化的敏感性随着氧气、二氧化碳、热、光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重复使用时颜色会有所不同,并终失效。

 

储藏方法:

氧气指示剂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冷藏保存(2~8℃)。

品名

国内编号

日本货号

包装规格

用途、配套及培养量

2.5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ack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1

D-04

10只/包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2.5L或7L密封培养罐

微需氧产气袋

C-2

D-28

10只/包

微需氧菌培养;适用于2.5L或7L密封培养罐

二氧化碳产气袋

C-3

D-62

10只/包

嗜二氧化碳菌培养;适用于2.5L或7L密封培养罐

厌氧产气袋-5%

A-7

D-07

10只/包

低氧试验用;适用于2.5L或7L密封培养罐

3.5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ack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35

D-06

10只/包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7L密封培养罐

350毫升系列产气袋(AnaeroPouch 安宁包)

 

厌氧产气袋

C-11

D-13

10只/包

*厌氧菌培养;适用于15×30cm培养袋

氧气指示剂(Oxygen Indicator)

 

氧气指示剂

C-22

D-66

10只/包

厌氧培养监测;1只/次,可重复使用4-5次

培养容器

 

2.5L密封培养罐

C-31

D-110

1个/盒

19.7×13.5×9.5cm;使用2.5L安宁包1只,2.5升≤10个平皿

7.0L密封培养罐

C-32

D-112

1个/盒

28.0×21.3×11.2cm2.5L安宁包3只或3.5L安宁包2只,7.0升≤30个平皿

15×30cm培养袋

C-41

D-65

10只/包

自带密封压槽,重复使用;使用350ml安宁包1只,容纳2-4个平皿

22×33cm

立式培养袋

C-43

D-98

10只/包

自带密封压槽,重复使用;使用2.5L安宁包1只,容纳12个平皿

   厌氧指示剂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确定环境中是否存在厌氧条件的化学试剂。它们通常是一种特定的染料或指示剂,可以通过改变颜色、生成反应产物或发生其他形式的可见变化来指示环境中是否有缺氧条件。
  厌氧指示剂常用于以下情况:
  1. 水质监测:在水处理、废水处理和环境监测中,使用厌氧指示剂可以帮助确定水体中是否存在缺氧状态。例如,当水体受到污染或富含有机物时,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溶解氧,导致缺氧现象。使用厌氧指示剂可以快速检测出这种状况。
  2. 土壤分析:在土壤科学和农业领域,通过使用厌氧指示剂可以判断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以及土壤质量。一些微生物只能在无氧条件下存活和繁殖,在进行土壤调查时使用厌氧指示剂可帮助确定潜藏的无氧行为。
  3. 食品工业: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无菌产品或罐装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厌氧指示剂可以确定产品内部是否存在无氧条件。这对于保持食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4. 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需要模拟或创建无氧环境来进行特定实验。使用厌氧指示剂可以帮助监测和验证这些实验条件的存在。
  常见的厌氧指示剂包括亚甲基蓝、苏丹III、邻硫酸还原菌培养基等。具体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试剂而有所不同,一般是将其与待测试样品接触后观察颜色变化或反应结果。
  总之,厌氧指示剂是一种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缺氧条件的化学试剂。通过使用它们,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控制各个领域中的厌氮过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环境健康和人类安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