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针对下辊箱轴承异常损坏调整小结

2023年09月07日 10:00:17      来源:长沙市佳信机电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1

分享:

段雷强

一、轧机主要参数

轧机型号:750

常用轧制力:6500-7000KN

轧制速度:0-300m/min

辊系润滑:油气润滑

轧制材质:2系不锈钢

轴承型号:SFCD/P63

二、现场使用状况

轴承在使用40天左右出现损坏现象,对损坏的轴承进行细致观察,及损坏原因分析、排查,具体如下:

1、如下图轴承外圈承载区发生异常疲劳剥落,多为靠辊身侧且为下辊箱,载荷区表面发黑发蓝,伴有高温迹象。

2、滚动体边缘剥落掉块,周围存在较多油泥、杂质、冷却液等,且同样均为靠辊身侧且为下辊箱。

3、原因排查及分析

通过观测轴承的损坏现象及损坏位置,总结出基本损坏规律为,轴承的异常损坏均在下辊,上辊同样轴承均可正常使用,而下辊箱对比上辊箱主要存在如下几点不同:

1、轴承运转时轧制力较上辊箱大;

2、轴承的工况环境较上辊箱恶劣,主要是乳化液的入侵,带入轴承内部较多杂质;

3、因损坏时需要暴力拆箱,下辊箱的箱体孔径表面都存在较重的划伤,尤其是受力区,因此会造成轴承的受力不均等问题;

故分析认为造成下辊箱轴承提前损坏主要原因如下:

1、润滑不良,密封失效,乳化液入侵和外界杂质的污染;

2、轴承箱孔凹凸及变形,不能对轴承形成良好的支撑;

3、轴承结构为SFCD型,不能在不拆箱的前提下对外圈进行载荷区的检查;

针对分析问题做出现场整改:

加强下辊箱的密封效果和优化更合理的结构;

1、进水口1安装O型圈杜绝冷却水沿着动迷宫及辊端进入,水口2由于轧机设计时压盖和动迷宫配合不合理,导致大量乳化液进入轴承内部,需要增设迷宫回路;同样进水口3 由于无调整垫片和密封胶的阻挡,也会导致大量乳化液进入轴承内部,故需要加弹性调整垫片。

2、修复下辊箱轴承箱使其恢复精度,修复标准:内孔尺寸Ø540(+0.04 +0.08)椭圆≤0.03mm,锥度≤0.02mm,修复内孔及轴承箱两侧面。

3、轴承结构改为载荷能力更强以及方便安装、清洗、拆卸的FCDP穿柱型结构,来满足现场的应用。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调整,下辊箱轴承使用得到极大的改善,从40天的使用寿命增加到100天左右,大大降低了现场工装师傅的劳动强度,整体提升了轧机的作业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全球工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