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用户登录

一键登录,掌握最新资讯

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全球工厂网 > 资讯首页 > 会展报道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迎来新要求,“无废城市”建设是重点

2022年05月26日 21:18:07      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31评论

分享:

导读:为更好的服务展商、服务观众,主办方于CIEPEC 2019期间特别开设“看展会”系列专栏,邀请水、气、土、固废、监测等各领域专家、金融机构、地方协会、企业家、专业用户、展商等亲临展会现场“带您看展会”,、多视角报道展会新理念和新技术。本期邀请到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李金惠秘书长来到CIEPEC展场,与您分享固废处理相关政策和产业情况。

  展商带您看展会
 
  为更好的服务展商、服务观众,主办方于CIEPEC 2019期间特别开设“看展会”系列专栏,邀请水、气、土、固废、监测等各领域专家、金融机构、地方协会、企业家、专业用户、展商等亲临展会现场“带您看展会”,、多视角报道展会新理念和新技术。
 
  本期邀请到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李金惠秘书长来到CIEPEC展场,与您分享固废处理相关政策和产业情况。
 
  产业需求,政策
 
  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大,据统计,我国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近120亿吨,其中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33亿吨、建筑垃圾约24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生活垃圾约4亿吨、再生资源约3亿吨、其他6亿吨,年均增长5-7%,累积堆存约800亿吨。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综合利用率较低、未形成应有规模产业、缺少规划和目标,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事件呈高发态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的明确要求,对未来五年内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者的责任,完善排污许可制度,要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2018年12月,*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4月,*公布了“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精英汇聚,共谋发展
 
  中国环保展览会(CIEPEC)作为国内久负盛名的环保展览会,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绿色展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CIEPEC平台在国内外各领域都有着丰富的也资源,有行业地位稳固的,也有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其发明技术或创新产品也值得行业专家关注,对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年的CIEPEC展览中包括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行业的优势企业和*技术。境内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企业参展,境外有美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法国、挪威、匈牙利、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20多个和地区的近200家海外企业参展,通过国内外技术的互动交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为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行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领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有近200家,其中在今年CIEPEC展览中参展的单位主要有中国光大有限公司、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金隅集团、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中广核环境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中山斯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万华禾香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涵盖了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粪便及工业危险废弃物、餐厨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等多类废物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垃圾焚烧炉和渗滤液膜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破碎分选系统、危险废弃物破碎系统、有机垃圾、纸厂废物、大件垃圾处理系统等装备。
 
专家指点,创新发展
 
  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清废行动”,大会同期召开“2019第三届固体废物高峰论坛暨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及规范化运营管理研讨会”。由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承办的“固体废物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为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届会议聚集了固废处理行业的相关*、专家院士、企业代表等探讨“无废城市”建设、危险废物处理新技术、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过程管理、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运营等问题,不仅加强了固体废物处理行业之间交流,并助力推动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运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原标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迎来新要求,“无废城市”建设是重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